另外,新北捷運說明,淡海輕軌已恢復營運。
昨晚今晨2起規模5以上餘震 網:不敢睡強震發生後,至今大大小小的餘震已經超過450起。出現「幻震」?沒地震也感受晃 醫:超過1個月應就醫這幾天已經有民眾被震到受不了,跑到地震測報中心的臉書上留言說,「心好累、好崩潰」,哀嚎被震到不敢睡,甚至有網友說「搖到都有幻覺了。
4月4日晚間10點半還出現規模5.1的餘震,花蓮、宜蘭、南投都很有感,沒想到5日凌晨2點35分又地牛翻身,這次規模更達到5.3,地震測報中心也針對宜蘭、花蓮地區發布國家級警報。而昨(4)晚到今(5)日清晨,花蓮外海又發生芮氏規模5.1與5.3兩起較大的餘震,氣象署表示,較大規模的餘震其實已經趨於減少,小地震仍有能量釋放,但不排除後續還是會有規模5到6的餘震發生,不過花蓮要發生比規模7.2更大的地震,機會比較低。梅山斷層百年週期到恐有強震?氣象署:需注意只是後續餘震不斷,有網友擔心會不會把西部的斷層搖醒?尤其在7.2強震發生後,這幾天嘉義地區也發生了2起規模4以上的地震,加上距離1906年的梅山斷層活動百年周期已經超過,更有不少專家討論梅山斷層在未來50年發生大地震的機率。而這幾天嘉義地區也發生了2起規模4以上的地震,加上距離1906年的梅山斷層活動百年周期已經超過了,有不少專家也在討論,梅山斷層在未來50年發生大地震的機率。儘管地震測報中心表示,餘震數量慢慢趨於以小區域地震為主,但民眾還是不能掉以輕心
而昨(4)晚到今(5)日清晨,花蓮外海又發生芮氏規模5.1與5.3兩起較大的餘震,氣象署表示,較大規模的餘震其實已經趨於減少,小地震仍有能量釋放,但不排除後續還是會有規模5到6的餘震發生,不過花蓮要發生比規模7.2更大的地震,機會比較低。而這幾天嘉義地區也發生了2起規模4以上的地震,加上距離1906年的梅山斷層活動百年周期已經超過了,有不少專家也在討論,梅山斷層在未來50年發生大地震的機率。花蓮港「海水抽走」瞬湧入 漁民:好可怕地震發生過後,海水像是被逐漸抽乾,花蓮港內有大艘漁船往外海漂流,民眾看到直呼糟糕,但沒過幾分鐘大量海水回流,瞬間湧向港邊。
花蓮強震後,地震中心在3日上午8點11分至上午11點10分發布海嘯警報,正好符合民眾拍攝時間點。圖/台視新聞教授吳祚任表示,海水倒灌速度很慢,不會有太大流速,至於海嘯入侵速度很快,會有比較強烈的流速。強震發生當下,包含花蓮港和宜蘭南方澳的海水先是像被快速抽乾一樣水位大降,沒多久又都灌回來,導致不少漁船無法進港或是停靠,被沖得到處亂飄,漁民們直呼「很可怕」。而專家表示,海水水位先下降,隨後受重力影響又快速湧回港邊,這是標準的海嘯現象。
海嘯因地震而起,海水倒灌則多發生在颱風天花蓮持續傳出山崩,巨大落石掉落。
台視新聞團隊也在強震後前往花蓮第一線,跟著搶修人員挺進蘇花,在崇德隧道旁山崩持續發生,比人還高的落石直接占據道路,一早機具進駐要趕緊搶通道路,從獨家取得的空拍畫面可以看到,蘇花滿目瘡痍,光是大面積坍方處,就多達5、6個,工程人員透露要完全修復至少要2個月。圖/台視新聞透過空拍畫面,能看到整條蘇花多嚴重,翠綠山巒變得一片光禿禿,還不時有零星碎石滾落,激起陣陣白煙,緊臨海線的多處道路,通通都被土石覆蓋,可見地震威力有多猛烈。花蓮/宋相伶、許修銘、馬聖傑、葉凌帆責任編輯/張碧珊。圖/台視新聞蘇花大面積坍方處多達6處,完全修復至少要2個月,何時能夠完全恢復通行,恐怕還是未知數。
山壁塵土飛揚,崇德隧道附近山崩再次發生,大大小小的落石不斷從山上掉落,現場煙霧瀰漫,畫面相當驚險。圖/台視新聞蘇花搶通相當棘手,第一時間工程人員已經將掉落在崇德隧道口,還有匯德隧道口的大巨石往旁邊清理,就是要趕快通出一條道路,讓更多的工程車前往前方最嚴重、已經中斷的大清水隧道來進行搶修。落石堆成小山、轎車遭壓扁 餘震仍不斷而穿過崇德隧道,另一頭落石就快要堆成一座小山,還能看到一輛被落石壓扁的轎車,餘震不斷,當地居民這幾天過得心驚膽跳,表示很恐怖,連颱風天都沒什麼在落石,但這一次地震就整個都落下來,餘震一直不斷它就持續在掉。圖/台視新聞搶修人員透露,修復期大概要兩、三個月,是他10年來看過最嚴重的一次
圖/台視新聞蘇花搶通相當棘手,第一時間工程人員已經將掉落在崇德隧道口,還有匯德隧道口的大巨石往旁邊清理,就是要趕快通出一條道路,讓更多的工程車前往前方最嚴重、已經中斷的大清水隧道來進行搶修。落石堆成小山、轎車遭壓扁 餘震仍不斷而穿過崇德隧道,另一頭落石就快要堆成一座小山,還能看到一輛被落石壓扁的轎車,餘震不斷,當地居民這幾天過得心驚膽跳,表示很恐怖,連颱風天都沒什麼在落石,但這一次地震就整個都落下來,餘震一直不斷它就持續在掉。
圖/台視新聞搶修人員透露,修復期大概要兩、三個月,是他10年來看過最嚴重的一次。花蓮持續傳出山崩,巨大落石掉落。
圖/台視新聞透過空拍畫面,能看到整條蘇花多嚴重,翠綠山巒變得一片光禿禿,還不時有零星碎石滾落,激起陣陣白煙,緊臨海線的多處道路,通通都被土石覆蓋,可見地震威力有多猛烈。台視新聞團隊也在強震後前往花蓮第一線,跟著搶修人員挺進蘇花,在崇德隧道旁山崩持續發生,比人還高的落石直接占據道路,一早機具進駐要趕緊搶通道路,從獨家取得的空拍畫面可以看到,蘇花滿目瘡痍,光是大面積坍方處,就多達5、6個,工程人員透露要完全修復至少要2個月。山壁塵土飛揚,崇德隧道附近山崩再次發生,大大小小的落石不斷從山上掉落,現場煙霧瀰漫,畫面相當驚險。圖/台視新聞蘇花大面積坍方處多達6處,完全修復至少要2個月,何時能夠完全恢復通行,恐怕還是未知數。花蓮/宋相伶、許修銘、馬聖傑、葉凌帆責任編輯/張碧珊3日強震全台有感,而地震發生後,相關避難知識在網路上瘋傳,其中一則是「開車時遇到地震要離開車子,躲在2車之間」,但這其實是錯誤的。
圖/台視新聞另外,搭乘電梯時,地震發生就要立刻按下所在樓層「以下」的所有樓層按鈕,並在停下的樓層走出電梯,找電梯外牆趴下、掩護。行駛一般道路遇震 先減速靠邊停車、到空曠處避難行駛在高架橋上,強震來襲就像坐在搖滾區,行駛中的汽車突然左搖右晃,輪胎都被晃到離地彈起。
行駛高速公路「千萬別急煞」 下車危險性高如果已經在高速公路上,前面步驟都相同,但下車危險性高,因此建議留在車上等待,千萬不可以緊急煞車。民眾第一直覺都是停車,消防署提醒,如果行駛在一般道路的正確步驟是減速、開警示燈、靠右邊停車,接著觀察周遭,若有立即性危險就留下車鑰匙,帶著駕照行照到空曠處避難。
消防署說,正確觀念應該是減速、開啟警示燈、靠右邊停車,觀察周遭如果有立即性危險,就要留下鑰匙並離開車輛到空曠處避難。地震來襲在室內別急著移動。
也有人說,她可能會慢慢靠邊停下來。行駛在一般道路遇地震的正確步驟。行駛在高速公路遇地震「千萬別急煞」。不同情境遇強震不同處理方法,就可增加生存機率。
圖/台視新聞消防署災害管理組科員許宏誠說明,先減速再慢慢觀察周圍環境變化,如果還有持續發生餘震,不建議再走高架橋或高速公路,盡量以平面道路為主。」但陽台浴室因為多半用簡易牆或輕隔間,相對脆弱,廚房則是瓶瓶罐罐太多,都不建議躲,同時還要避開牆上的掛畫、天花板上的吊燈及吊扇。
台北/劉芝宇、黃明聖責任編輯/吳苡榛。專家:「先躲」反而安全如果在室內,消防專家建議,多數的傷亡反而在移動時發生,「先躲」還是相對安全。
驚悚畫面引發熱議,究竟這個時候該怎麼應變?實際上街詢問民眾,表示應該會先停好在路邊,都不要動。如果沒有危險,就可留在車上,但要注意避開高架道路、橋梁交通號誌等設施,千萬別跳車。
台灣防災產業協會理事長彭啟明表示,「如果建築物堅固,待在室內會比較好,有鋼筋混凝土的地方還是滿堅固的驚悚畫面引發熱議,究竟這個時候該怎麼應變?實際上街詢問民眾,表示應該會先停好在路邊,都不要動。地震來襲在室內別急著移動。行駛一般道路遇震 先減速靠邊停車、到空曠處避難行駛在高架橋上,強震來襲就像坐在搖滾區,行駛中的汽車突然左搖右晃,輪胎都被晃到離地彈起。
行駛在高速公路遇地震「千萬別急煞」。圖/台視新聞另外,搭乘電梯時,地震發生就要立刻按下所在樓層「以下」的所有樓層按鈕,並在停下的樓層走出電梯,找電梯外牆趴下、掩護。
民眾第一直覺都是停車,消防署提醒,如果行駛在一般道路的正確步驟是減速、開警示燈、靠右邊停車,接著觀察周遭,若有立即性危險就留下車鑰匙,帶著駕照行照到空曠處避難。行駛高速公路「千萬別急煞」 下車危險性高如果已經在高速公路上,前面步驟都相同,但下車危險性高,因此建議留在車上等待,千萬不可以緊急煞車。
專家:「先躲」反而安全如果在室內,消防專家建議,多數的傷亡反而在移動時發生,「先躲」還是相對安全。行駛在一般道路遇地震的正確步驟。